相得益彰
參考詞語
‧兩得益彰 ‧相得益章音讀與釋義
注 音
漢語拼音
xiāng dé yì zhāng釋 義
「相得益彰」之「彰」,典源作「章」。指互相配合、映襯,更能顯出各自的優點。語本漢.王襃〈聖主得賢臣頌〉。△「相映成趣」、「聚精會神」
典 源
漢.王襃〈聖主得賢臣頌〉(據《漢書.卷六四下.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王襃》引)〔註解〕
- 俊艾:賢德之人。艾,通「乂」,音一ˋ,才德出眾。
- 堯、舜、禹、湯、文、武:指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文王及周武王六個聖主。
- 稷:后稷,周朝的先祖,生卒年不詳。相傳姜原因為踏到天帝的足跡,而懷了后稷。生下孩子後,最初想要將他丟棄,因此取名為棄。長大後,帝堯舉薦他為農師,因有功績,被封於邰,號曰「后稷」。
- 契:殷代始祖。高辛氏的兒子,生卒年不詳,堯時為司徒,封於商。音ㄒ一ㄝˋ。
- 皋陶:音ㄍㄠ 一ㄠˊ,生卒年不詳。相傳為舜的臣子,掌管刑獄事務。
- 伊尹:名摯,生卒年不詳,商初賢相。商的開國君主湯死後,繼承君位的孫子太甲無道,伊尹將他放逐到桐宮,等到太甲悔過後,再迎回復位。
- 呂望:指周初賢臣呂尚。字子牙,東海人,生卒年不詳。本姓姜,他的先祖封於呂,所以稱為「呂尚」。周文王出外打獵時,和他相遇於渭水河邊,相談甚歡,說道:「我的太公(父親)盼望一位能輔佐周朝的人,你真的是那個人嗎?你讓我的太公盼望好久啊!」因此呂尚又號「太公望」。周文王立他為師。後佐武王擊敗商朝,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
- 明明:明舉賢才。
- 穆穆:威儀盛大的樣子。
- 列布:排列分布。
- 聚精會神:心神聚合,會集眾人的智慧。見「聚精會神」。
典故說明
「相得益彰」原作「相得益章」。「彰」,明顯、彰顯的意思,「相得益彰」是指彼此互相配合、映襯,更能顯出各自的長處。《漢書.卷六四下.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王襃》中收錄王襃的一篇文章〈聖主得賢臣頌〉。內容主要在述說聖主和賢臣之間的關係。他認為賢才是國家的工具,官員如果是賢能的人才,則不需任何的改革更張,功德自然就會普及全國。工具銳利,用的力量少,但效果卻很好。相同的道理,聖人和君子,正是聖明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因此君王必須認真尋找賢德之人,才能夠安逸地享受天下太平。做部屬的也是如此,賢能的人一旦遇到聖明的君主,謀略合乎君主的心意,規諫的言詞受到重視,忠君之心能夠彰顯,得以擔任官職且施展抱負。所以天下太平,君主聖明,賢能的人才自然聚集,眾人心神聚合,會集大家的智慧,互相勉勵、配合,更能顯現出各自的長處。「相得益彰」這句成語就出自此處,指互相配合、映襯,更能顯出各自的優點。書 證
- 清.厲荃〈事物異名錄序〉:「且是編採擇宏富,區別精審,真兩賢相得益彰也。」
- 清.趙翼〈題洞庭尉程前川三百首梅花詩本〉:「人皆為梅幸,遇此知己友。相得乃益彰,壓倒眾芳藪。」
- 清.王蘊章《碧血花傳奇》第四齣:「我想美人名士相得益彰,佳話流傳。」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指互相配合、映襯,更能顯出各自的優點。使用類別
用在「相互襯托」的表述上。例句
- 這套洋裝,配上這條銀飾,相得益彰,更突顯出妳高雅的氣質。
- 兼具中西醫專業的能力,讓他在診治病人時更能切入病因,相得益彰。
- 如何結合傳統與時尚,發揮相得益彰的效果,是他堅不放棄的創作原則。
- 好山好水,還得有好攝影師善於捕捉鏡頭,才能相得益彰,表現自然之美。
- 你們二位,一個是戲劇界的泰斗,一個是音樂界的才女,若能連袂登場,相得益彰,一定可以發揮卓絕的效果。
辨 識
近義
相互輝映、相映成趣、相輔相成反義
相形失色、相形見絀「相得益彰」及「相映成趣」都有互相對照而更顯好處的意思。
「相得益彰」側重於更彰顯出各自的優點;「相映成趣」側重於更呈顯兩者的意趣。
相得益彰 | 相映成趣 | 辨似例句 |
---|---|---|
○ | ㄨ | 如何結合傳統與時尚,發揮~的效果,是他堅不放棄的創作原則。 |
ㄨ | ○ | 岸邊孤松倒影入潭,樹與潭~。 |
參考詞語
- 兩得益彰
注 音
ㄌㄧㄤˇ ㄉㄜˊ ㄧˋ ㄓㄤ 漢語拼音
liǎng dé yì zhāng釋 義
猶「相得益彰」。見「相得益彰」條。- 清.欒調甫〈聊齋詩集序〉:「設他日出其餘力,更定文稿,刊行于世,不尤兩得而益彰乎?」
- 相得益章
注 音
ㄒㄧㄤ ㄉㄜˊ ㄧˋ ㄓㄤ 漢語拼音
xiāng dé yì zhāng釋 義
即「相得益彰」。見「相得益彰」條。- 《漢書.卷六四下》:「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