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獸猶鬥
參考詞語
‧困獸思鬥音讀與釋義
注 音
漢語拼音
kùn shòu yóu dòu釋 義
被圍困的野獸尚且作最後的搏鬥。比喻處於絕境,仍然奮力抵抗。◎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負嵎頑抗」
典故說明
魯宣公十二年秋天,晉楚交戰,晉敗回到了國內,將軍荀林父(桓子)因而請求死罪,晉景公打算答應他。士貞子勸諫說:「不可以。以前城濮一戰,晉軍勝利後已經吃了三天楚軍留下的糧食,但晉文公還是面有憂色。左右隨從說:『有了喜事卻憂愁,難道有了憂愁的事才高興嗎?』文公說:『楚國大將得臣還在,憂愁還不能結束。一頭被圍困的野獸,尚且還要作最後的搏鬥,何況是一國的宰相!』等到得臣受責而死後,文公才表現出高興的樣子。因為這是晉國的再次勝利,並且是楚國的再次失敗,以致楚國歷經兩代君主都不能強盛。如今晉國戰敗,或許是上天要警戒晉國,但若殺了荀林父,便等於楚國再勝利一次,恐怕晉國也無法長久強盛吧!荀林父事奉國君,進則想要竭盡忠誠,退則想要彌補過失,是國家的忠誠衛士,怎能殺他呢?他的戰敗,就如同日蝕月蝕般,哪裡會損害他的光明?」景公於是讓荀林父恢復官職。典源又見《左傳.定公四年》。內容則是表述吳、楚二國對峙於柏舉,吳國的夫㮣王進攻楚軍,大敗楚軍。繼續追趕楚軍至清發時,打算再發動攻擊。夫㮣王認為受困的野獸尚且還要搏鬥,何況是人?如果楚軍覺悟既然不能免於死而一起奮戰,屆時必然會打敗吳國。因此,不妨讓先渡河的人感覺可以逃脫,跟隨在後面的人因羨慕他們,也會沒有了鬥志,所以要等楚軍渡河至一半時,才發動攻擊。果然,又再次打敗了楚軍。此處《左傳》原文也用到「困獸猶鬥」一語。後來「困獸猶鬥」被用來比喻身處絕境,仍然奮力抵抗。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比喻處於絕境,仍然奮力抵抗。使用類別
用在「堅決力戰」的表述上。例句
- 你快快投降吧!別再困獸猶鬥了!
- 我們要提防敵人困獸猶鬥的反擊,一點也不可鬆懈。
- 今日雖然陷入苦戰,但是困獸猶鬥,我們怎可輕言投降?
- 敵人雖然已經被包圍了,但他們仍在作困獸猶鬥的掙扎。
- 困獸猶鬥,你與其把他逼上絕路,不如給他留點退路吧!
- 這批黑幫份子困獸猶鬥地頑強抵抗,讓警方感到十分棘手。
- 這個歹徒困獸猶鬥,與警察經歷一番對峙後,才終於束手就擒。
辨 識
近義
垂死掙扎、負嵎頑抗反義
束手就擒、坐以待斃「困獸猶鬥」及「負嵎頑抗」都有奮力抵抗的意思。
「困獸猶鬥」多用在被圍困的絕境中;「負嵎頑抗」用在有所憑藉的情況下。
困獸猶鬥 | 負嵎頑抗 | 辨似例句 |
---|---|---|
○ | ㄨ | 敵人雖然已經被包圍了,但他們仍在作~的掙扎。 |
ㄨ | ○ | 面對聯軍的鎮壓,叛軍依然扼守在塹壕中~。 |
參考詞語
- 困獸思鬥
注 音
ㄎㄨㄣˋ ㄕㄡˋ ㄙ ㄉㄡˋ 漢語拼音
kùn shòu sī dòu釋 義
猶「困獸猶鬥」。見「困獸猶鬥」條。- 《宋書.卷六四》:「復奇兵深入,殺敵破軍,苟陵患未盡,則困獸思鬥,報復之役,將遂無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