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瓦解冰消(冰消瓦解)

參考詞語

‧冰消瓦解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ㄨㄚˇ ㄐㄧㄝˇ ㄅㄧㄥ ㄒㄧㄠ

漢語拼音

wǎ jiě bīng xiāo

釋  義

義參「冰消瓦解」。見「冰消瓦解」條。

典  源

此處所列為「冰消瓦解」之典源。
三國魏.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據《文選.卷四四.檄》引)
昔夫差承闔閭之遠跡,用申胥之訓兵,棲越會稽,可謂強矣。及其抗衡上國,與晉爭長,都城屠於勾踐,武卒散於黃池,終於覆滅,身罄越軍。及吳王濞1>驕恣屈強2>,猖猾3>始亂,自以兵強國富,勢陵4>京城。太尉5>帥師,甫下滎陽,則七國6>之軍瓦解冰泮7>濞之罵言未絕於口,而丹徒之刃以陷其胸。何則?天威不可當,而悖逆之罪重也。

〔註解〕

  1. 吳王濞:劉濞(西元前213∼154),漢高祖劉邦兄子,封吳王。文帝時,其子與太子劉啟因下棋相爭,遭太子以棋盤擊殺,遂使劉濞不滿於朝。後劉啟即位為景帝,諸王驕肆,鼂錯上諫削藩,景帝採其議。劉濞遂合楚、趙、濟南等六王謀反,後為周亞夫所平定而遭殺。濞,音ㄆㄧˋ
  2. 驕恣屈強:傲慢任性,脾氣強硬。
  3. 猖猾:狂妄奸巧。
  4. 陵:欺侮、侵犯。通「凌」。
  5. 太尉:掌管軍事之官,此指周亞夫(西元前?∼前143),西漢沛縣人。武侯周勃之子,封條侯。文帝時為將軍,治軍有名。景帝時討平七國之亂,官拜丞相,後坐事入廷尉,不食五日,嘔血而死。
  6. 七國:漢景帝時叛亂的七個諸侯國,有吳王濞、楚王戊、膠西王卬、趙王遂、濟南王辟光、菑川王賢、膠東王雄渠等。
  7. 泮:冰解凍。泮,音ㄆㄢˋ

書  證

  1. 《魏書.卷一一.廢出三帝紀.出帝平陽王》:「世祖太武皇帝,握金鏡以照耀,擊玉鼓以鏗鏘,神武之所牢籠,威風之所轥轢,莫不雲徹霧卷,瓦解冰消。」

參考詞語

  • 冰消瓦解

    注  音

    ㄅㄧㄥ ㄒㄧㄠ ㄨㄚˇ ㄐㄧㄝˇ

    漢語拼音

    bīng xiāo wǎ jiě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