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偃旗息鼓

參考詞語

‧偃旗臥鼓 ‧卷旗息鼓 ‧息鼓偃旗 ‧掩旗息鼓 ‧臥旗息鼓 ‧臥鼓偃旗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ㄧㄢˇ ㄑㄧˊ ㄒㄧˊ ㄍㄨˇ

漢語拼音

yǎn qí xí gǔ

釋  義

軍隊放倒旌旗,停止戰鼓。形容不露行蹤。語出《雲別傳》。後亦用「偃旗息鼓」比喻事情中斷或聲勢減弱。
△「偃兵息甲」、「鳴金收兵」

典故說明

趙雲是三國蜀漢的一員大將,不但驍勇善戰,也擅長用計取勝。據《雲別傳》(《三國志》趙雲本傳裴松之注引)載,有一次劉備和曹操爭戰,曹操將軍隊屯駐在漢水的北山之下,黃忠和趙雲前往劫糧草。黃忠的部隊在途中被曹軍包圍,趙雲便率兵來支援,打退了曹操的軍隊。曹操心有不甘,重整軍隊繼續追擊。趙雲回到營地後,沔陽長張翼看見曹軍逐漸逼近,想要關上營寨的大門,堅守陣地。趙雲卻下令敞開營門,放倒軍旗,停止戰鼓,故佈疑陣。曹操看到蜀軍陣地一片死寂,毫無動靜,懷疑趙雲已經設下埋伏,不敢輕舉妄動,於是急忙退兵。這時趙雲下令戰鼓齊鳴,萬箭齊放。曹軍遭到這突來的伏擊,頓時大亂,紛紛逃命,混亂中自相踐踏和跌入漢水而死的士兵不計其數。後來這段故事中的「偃旗息鼓」演變成一句成語,除了原有意思外,也用來比喻事情中斷或聲勢減弱。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軍隊放倒旌旗,停止戰鼓。形容不露行蹤。

使用類別

用在「隱聲匿跡」的表述上。

例句

  1. 此行既是偷襲,當然得偃旗息鼓,隱密行蹤。
  2. 我軍勢弱,可偃旗息鼓,埋伏於此,俟機攻其不備。
  3. 連續打了幾天仗,敵軍突然偃旗息鼓,不知有何陰謀?
  4. 讓我軍來個欺敵之計,大開寨門,偃旗息鼓,引敵入彀。
  5. 對方既然豎起白旗,我們就暫時偃旗息鼓,靜觀其變吧!

語義說明

比喻事情中斷或聲勢減弱。

使用類別

用在「中途廢止」的表述上。

例句

  1. 得饒人處且饒人,你們的爭執就偃旗息鼓吧!
  2. 我看這事就偃旗息鼓吧,再鬥下去沒完沒了。
  3. 沒想到他突然宣布退選,偃旗息鼓地攜妻出國。
  4. 闢建遊樂場一事本已成熟,但大地震後,偃旗息鼓,無人再提。
  5. 由於警力部署妥善,原來準備械鬥的兩幫人馬,只好偃旗息鼓,紛紛散去。

辨  識

近義

偃兵息甲、鳴金收兵、銷聲匿跡

反義

大張旗鼓、重整旗鼓

形音辨誤

偃,音ㄧㄢˇ,放倒的意思。不可寫作「掩」。

參考詞語

  • 偃旗臥鼓

    注  音

    ㄧㄢˇ ㄑㄧˊ ㄨㄛˋ ㄍㄨˇ

    漢語拼音

    yǎn qí wò gǔ

    釋  義

    猶「偃旗息鼓」。見「偃旗息鼓」條。
    1. 《梁書.卷四五》:「及賊前鋒次江口,僧辯乃分命眾軍,乘城固守,偃旗臥鼓,安若無人。」
  • 卷旗息鼓

    注  音

    ㄐㄩㄢˇ ㄑㄧˊ ㄒㄧˊ ㄍㄨˇ

    漢語拼音

    juǎn qí xí gǔ

    釋  義

    猶「偃旗息鼓」。見「偃旗息鼓」條。
    1. 清.孫郁《繡幃燈.第五齣》:「須等那不賢之婦親口道允,我等纔捲旗息鼓,暫寬一時。」
  • 息鼓偃旗

    注  音

    ㄒㄧˊ ㄍㄨˇ ㄧㄢˇ ㄑㄧˊ

    漢語拼音

    xí gǔ yǎn qí

    釋  義

    猶「偃旗息鼓」。見「偃旗息鼓」條。
    1. 明.何良臣《陣紀.卷二》:「乃息鼓偃旗,反前為後,似奔不奔,似驟不驟,勢似出伏,敵必可售。」
  • 掩旗息鼓

    注  音

    ㄧㄢˇ ㄑㄧˊ ㄒㄧˊ ㄍㄨˇ

    漢語拼音

    yǎn qí xí gǔ

    釋  義

    即「偃旗息鼓」。見「偃旗息鼓」條。
    1. 《明史.卷三○九》:「獻忠因得與山民市鹽芻米酪,收潰散,掩旗息鼓,益西走白羊山。」
    2. 《紅樓夢.第六二回》:「秦顯家的聽了,轟去魂魄,垂頭喪氣,登時掩旗息鼓,捲包而出。」
  • 臥旗息鼓

    注  音

    ㄨㄛˋ ㄑㄧˊ ㄒㄧˊ ㄍㄨˇ

    漢語拼音

    wò qí xí gǔ

    釋  義

    猶「偃旗息鼓」。見「偃旗息鼓」條。
    1. 《三國志.卷三五》:「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開四城門,埽地卻洒。」
  • 臥鼓偃旗

    注  音

    ㄨㄛˋ ㄍㄨˇ ㄧㄢˇ ㄑㄧˊ

    漢語拼音

    wò gǔ yǎn qí

    釋  義

    猶「偃旗息鼓」。見「偃旗息鼓」條。
    1. 《周書.卷一八》:「東魏太尉高嶽、行臺慕容紹宗、儀同劉豐生等,率步騎十萬來攻潁川。城內臥鼓偃旗,若無人者。」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