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副實
參考詞語
‧名實不副音讀與釋義
注 音
漢語拼音
míng bù fù shí (變) míng bú fù shí釋 義
空有虛名,不合實際。#語本《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有名無實」
典 源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1>〔註解〕
- 典故或見於漢.彌衡〈鸚鵡賦〉。
- 《穀梁傳》:書名。戰國穀梁赤所撰。晉范甯作集解,唐楊士勛為之疏,清鍾文烝著穀梁補注。為春秋三傳之一。
- 宰衡:伊尹為阿衡,周公為太宰。漢帝兼采伊尹、周公的稱號,加王莽號為「宰衡」,位上公。後世沿用為宰相的通稱。
- 印信:政府機關使用的印章。有印、關防、鈐記、國璽、職章等類別。
〔典源參考〕
漢.彌衡〈鸚鵡賦〉(據《文選.卷一三.賦.鳥獸上》引)嗟祿命之衰薄,奚遭時之險巇?豈言語以階亂,將不密以致危?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離。匪餘年之足惜,慜眾雛之無知。背蠻夷之下國,侍君子之光儀。懼名實之不副,恥才能之無奇。羨西都之沃壤,識苦樂之異宜。懷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稱斯。
典故說明
「名不副實」典源作「名實不副」。「名」指名聲、名義,「實」指實際的情形,名和實如果一致,那就是「名副其實」,但是如果不能互相配合,那就是「名不副實」了。古人十分重視「名」、「實」的重要性,如《論語.子路》:「子曰:『必也正名乎!』」又言︰「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就是孔子強調要辨正名義,使名實相符,如此一來,做事才會成功。在所引典源《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中,王莽為了篡奪漢室,所以千方百計地為自己鋪路。他任宰衡、太傅、大司馬,先掌握朝中的實權。但是有實權,而無名義,容易遭人非議。所以他上書太后,認為自己身為宰相,統領朝廷百官,卻沒有象徵身分的印信,顯得名實不副,因此請太后授他宰相印章,這樣才能名副其實。後來「名不副實」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空有虛名,不合實際。出現「名不副實」的書證如三國魏.劉劭《人物志.效難》:「中情之人,名不副實,用之有效,故名由眾退,而實從事章。」書 證
- 三國魏.劉劭《人物志.效難》:「中情之人,名不副實,用之有效,故名由眾退,而實從事章。」
- 唐.殷璠〈河嶽英靈集序〉:「如名不副實,才不合道,縱壓梁竇,終無取焉。」
- 明.張岱〈快園記〉:「弟極苦,而住快園,世間事,名不副實,大率類此。」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空有虛名,不合實際。使用類別
用在「名實不符」的表述上。例句
- 這些誇大的廣告名不副實,根本是在欺騙消費者。
- 他是個表裡不一、名不副實的人,你可別太相信他!
- 這家廠商的產品說是經久耐用,還沒半年就發生故障。
- 這裡號稱「綠鄉」,卻受到濫墾濫伐,早已經名不副實了。
- 家電用品廠牌很多,消費者購買時應精挑細選,以免被名不副實的仿冒品所騙。
- 他取名「師聖」,可是所有行為品德卻與聖人大相逕庭,可謂名不副實,令人不齒。
- 這項商品號稱效果神奇,但使用起來卻和其他同類型產品差異不大,有點名不副實。
- 最近有些商店統稱「跳樓大拍賣」,可是裡面商品的售價卻不見得比平時便宜,完全名不副實。
- 外頭招牌寫的是「科技公司」,裡面賣的卻是運動器材,真是一家掛羊頭賣狗肉,名不副實的商店。
辨 識
近義
有名無實、徒有虛名、聲聞過情反義
名不虛傳、名副其實、名實相副形音辨誤
副,音ㄈㄨˋ。符合、相稱。不可寫作「付」。「名不副實」及「有名無實」都有名目與實際不相符的意思。
「名不副實」側重名過於實;「有名無實」側重空有名目。
名不副實 | 有名無實 | 辨似例句 |
---|---|---|
○ | ㄨ | 這項商品號稱效果神奇,但使用起來卻和其他同類型產品差異不大,有點~。 |
ㄨ | ○ | 他對公司事務毫無決定權,是個~的總經理。 |
參考詞語
- 名實不副
注 音
ㄇㄧㄥˊ ㄕˊ ㄅㄨˋ ㄈㄨˋ (變) ㄇㄧㄥˊ ㄕˊ ㄅㄨˊ ㄈㄨˋ 漢語拼音
míng shí bù fù (變) míng shí bú fù釋 義
即「名不副實」。見「名不副實」條。- 《漢書.卷九九》:「臣愚以為,宰衡官以正百僚平海內為職,而無印信,名實不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