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心平氣和

參考詞語

‧心和氣平 ‧心平德和 ‧心平氣定 ‧心平氣溫 ‧心平氣舒 ‧心正氣和 ‧氣和心平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ㄒㄧㄣ ㄆㄧㄥˊ ㄑㄧˋ ㄏㄜˊ

漢語拼音

xīn píng qì hé

釋  義

心氣平和,不急不怒。語本《左傳.昭公二十年》。
△「平心靜氣」

典故說明

「心平氣和」原作「心平德和」。晏子,即晏嬰,春秋齊國人,在齊景公時任宰相,為當時的名臣。據《左傳.昭公二十年》載,有一天,景公遊獵回來,與大臣梁丘據等在遄臺飲酒作樂。當景公對人生有所感慨時,梁丘據亦在一旁附和,故景公說:「只有據與我是相和的啊!」隨侍在側的晏子不以為然,他說:「據和你不過是相同而已,那裡有相和!」景公訝異地問:「『和』跟『同』有什麼不一樣嗎?」晏子回答說:「若以烹調為例,在熬煮羹湯時,會適切地把不同佐料相混,使之味道調和,才做出美味的料理。君臣相處之道也是這樣的。當君王提出一個主張時,作為臣子的應該是從不同角度給予建言,使君王的施為更為完備,而不是一昧地附和而已。再以音樂為例,一篇好的樂章,是各種音符以不同的快慢、高低……組合在一起,互相搭配,調和出優美的音樂,使君子聽了,內心能得到平靜,德行能趨向平和。所以《詩經》說:德音是沒有瑕疵的。像梁丘據這樣只會對君王的說法同聲應合,就好像把清水加到清水裡去調味,誰會想去吃它呢?又好像琴瑟只彈一個單一的音符,誰會想去聽它呢?所以『同』是不好的啊!」此處的「心平德和」指的是心情的平靜,德行修養的平和。有此境界,人的脾氣自然會溫和不暴躁,所以後來由此演變成「心平氣和」這句成語,形容心氣平和,不急不怒。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心氣平和,不急不怒。

使用類別

用在「平靜安詳」的表述上。

例句

  1. 你們應該心平氣和地互相溝通,才能解決問題。
  2. 了解事實的真相以後,小華就顯得心平氣和多了。
  3. 老闆總是一副心平氣和的樣子,難得聽他叱責別人。
  4. 小王很有耐心,總是能心平氣和地幫別人解決問題。
  5. 聽了這番勸慰的話之後,他才心平氣和,不再那麼憤怒。
  6. 林老師在課堂上總是心平氣和的,從不對學生亂發脾氣。
  7. 小孩子犯錯時,與其嚴厲地指責他,不如心平氣和地規勸他。
  8. 他的修養很好,無論別人怎麼激怒他,他都是心平氣和的,從不發脾氣。

辨  識

近義

平心靜氣

反義

大發雷霆、心浮氣躁、怒不可遏、氣急敗壞、意氣用事、暴跳如雷
「心平氣和」及「平心靜氣」都有心情平靜的意思。
「心平氣和」側重於態度溫和;「平心靜氣」側重於態度冷靜。
心平氣和平心靜氣辨似例句
林老師在課堂上總是的,從不對學生亂發脾氣。
地說明事情的來龍去脈,毫無驚慌失措的樣子。

參考詞語

  • 心和氣平

    注  音

    ㄒㄧㄣ ㄏㄜˊ ㄑㄧˋ ㄆㄧㄥˊ

    漢語拼音

    xīn hé qì píng

    釋  義

    猶「心平氣和」。見「心平氣和」條。
    1. 宋.蘇轍《欒城應詔集.卷一一》:「百姓相與歡樂於下,而後君臣乃相與偕醉於上,醉而愈恭,和而有禮,心和氣平,無悖逆暴戾之氣干於其間,而壽不可勝計也。」
    2. 清.徐增《而庵詩話》:「作詩如撫琴,必須心和氣平,指柔音澹,有雅人深致為上乘。」
  • 心平德和

    注  音

    ㄒㄧㄣ ㄆㄧㄥˊ ㄉㄜˊ ㄏㄜˊ

    漢語拼音

    xīn píng dé hé

    釋  義

    猶「心平氣和」。見「心平氣和」條。
    1. 《左傳.昭公二十年》:「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
  • 心平氣定

    注  音

    ㄒㄧㄣ ㄆㄧㄥˊ ㄑㄧˋ ㄉㄧㄥˋ

    漢語拼音

    xīn píng qì dìng

    釋  義

    猶「心平氣和」。見「心平氣和」條。
    1. 三國魏.阮籍〈樂論〉:「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言至樂使人無欲,心平氣定,不以肉為滋味也。」
    2. 《朱子語類.卷一一》:「讀書閑暇,且靜坐,教他心平氣定,見得道理漸次分曉。」
  • 心平氣溫

    注  音

    ㄒㄧㄣ ㄆㄧㄥˊ ㄑㄧˋ ㄨㄣ

    漢語拼音

    xīn píng qì wēn

    釋  義

    猶「心平氣和」。見「心平氣和」條。
    1. 宋.張鎡〈讀樂天詩〉:「學博才兼裕,心平氣自溫。」
  • 心平氣舒

    注  音

    ㄒㄧㄣ ㄆㄧㄥˊ ㄑㄧˋ ㄕㄨ

    漢語拼音

    xīn píng qì shū

    釋  義

    猶「心平氣和」。見「心平氣和」條。
    1. 宋.曾協〈左朝請大夫前知建昌軍陸公行狀〉:「公醇厚端靖,內外完好,心平而氣舒,雖久處者,未嘗際其喜怒。」
  • 心正氣和

    注  音

    ㄒㄧㄣ ㄓㄥˋ ㄑㄧˋ ㄏㄜˊ

    漢語拼音

    xīn zhèng qì hé

    釋  義

    猶「心平氣和」。見「心平氣和」條。
    1. 唐.權德輿〈叔父故朝散郎華州司士參軍府君墓誌銘序〉:「故祕書包公謂公內外脩理,心正氣和,君子以為知言。」
  • 氣和心平

    注  音

    ㄑㄧˋ ㄏㄜˊ ㄒㄧㄣ ㄆㄧㄥˊ

    漢語拼音

    qì hé xīn píng

    釋  義

    猶「心平氣和」。見「心平氣和」條。
    1.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三二》:「左右供使之人,得清淨子弟小心少過謙謹者,自然事閒,無物相惱,令人氣和心平。」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