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不即不離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 ㄅㄨˋ ㄐㄧˊ ㄅㄨˋ ㄌㄧˊ

漢語拼音

* bù jí bù lí

釋  義

即,接近。「不即不離」指兩者間的關係不是完全相近或等同,但也不是分離的。#語出《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後用「不即不離」來指人、事、物之間既不太近,但也不太遠的關係。亦用來指作品內容不過於直接,亦不過於含蓄。

典故說明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唐.佛陀多羅譯,常被稱為《圓覺經》,這部經典的內容是釋迦牟尼佛為文殊、普賢等十二位菩薩宣說圓覺的妙理以及觀行方法。其中〈菩眼菩薩章〉提到:「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於中百千萬億不可說阿僧祇,恆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花,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其中「不即不離」的「即」是接近、融合的意思,「離」則是分離。用來說明事物間一種既不是等同,也不是完全分離的關係。若以水與波為例,水與波兩者有所分別,這便是「不即」;而水與波之性無所差異,就叫做「不離」。而在唐.地婆訶羅所譯佛教經典《方廣大莊嚴經》中,亦借種子與芽二者來說明「不即」、「不離」的意義與關係:由種子而發芽,此時種子與芽兩者有別,這便是「不即」;發芽後,便無種子可言,然而芽卻是來自種子,所以說「不離」。「不即不離」指現象上有差別,不能視為同一;在性質上沒有差別,不能視為差異。佛經中便用此語來講述眾生與佛之間的關係,既不是等同的,但也不是兩個個體。後來「不即不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出來,今用於指各種人、事、物之間既不太近,但也不太遠的關係。亦用來指作品內容不過於直接,亦不過於含蓄。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指人、事、物之間既不太近,但也不太遠的關係。

例句

  1. 為了保護長官安全,隨扈們不即不離地跟隨著。
  2. 他倆表面雖維持不即不離,但實際上卻是關係匪淺。
  3. 不即不離的態度,讓追求者苦惱萬分,不知如何是好。
  4. 自從上次約會後,他們從不即不離變成如膠似漆,形影不離。
  5. 他對任何人都是不即不離,既沒有最好的朋友,也沒有勢不兩立的敵人。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