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形骸
參考詞語
‧形骸放浪 ‧形骸脫略 ‧放浪形跡 ‧放蕩形骸 ‧脫略形骸音讀與釋義
注 音
漢語拼音
fàng làng xíng hái釋 義
放浪,放縱、不受拘束。形骸,人的形體。「放浪形骸」指放縱性情於形體之外。語出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後用「放浪形骸」形容縱情放任,不受世俗禮教約束。典故說明
修禊是古代的一種民間習俗,陰曆三月上巳日(三國魏以後固定為三月三日),人們會在水邊洗濯,藉此以除不祥和祈福。東晉穆帝永和九年(西元353),王羲之和他的兒子,以及當時名士謝安、孫綽、王彬之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聚會,舉行修禊之禮,並且賦詩飲酒,世稱「蘭亭雅集」。那次盛會有二十六位參與者做了三十七首詩,後來集結成《蘭亭詩集》,王羲之則在會後,用鼠鬚筆、蠶繭紙,以行書寫下一篇序文,說明當時聚會的盛況,並且抒發個人的感懷。文章開頭記述了集會的時間、地點及參與者,並且描寫蘭亭附近的佳山勝水。緊接著訴說四周美景,且「流觴曲水」的活動也為與會人士帶來不少的樂趣。再來則筆鋒一轉,導出世事多變,人生無常,其中說到:「人與人相處交往,共同生活在這世上,轉瞬之間成為過往,有的人喜歡在室內和朋友相互訴說自己的理想抱負;有的人則會寄情於大自然之中,無拘無束。雖然彼此的取捨進退,千差萬別﹔個性愛好,各有不同,一旦遇到喜歡的事物,而暫時感到滿足愉悅時,根本不知道衰老即將到來。可是等到自己對所追求的事物感到厭倦時,情感自然隨著事物的改變而變化,感慨哀嘆也就跟著來了。」後來原文中的「放浪形骸」被摘出,形容縱情放任,不受世俗禮教約束。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縱情放任,不受世俗禮教約束。例句
- 他才華洋溢卻不被賞識,於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
- 有些藝術家不喜被束縛,往往放浪形骸,遊走四方。
- 他不畏世俗之見,總以放浪形骸的言行來凸顯自己的信念。
- 過慣放浪形骸的生活,現在的他已難回到朝九晚五的職場了。
- 受到親友的鼓勵,他力圖振作,決心脫離放浪形骸借酒澆愁的生活。
辨 識
「放蕩不羈」及「放浪形骸」都有行為放縱,為所欲為的意思。
「放蕩不羈」側重在不受約束,可用以形容一個人的表現或性格;「放浪形骸」側重在不拘外在形貌,用以形容一個人的表現,不可形容性格。
放蕩不羈 | 放浪形骸 | 辨似例句 |
---|---|---|
○ | ○ | 對於~的藝術家,一般人常用寬容態度接受他們。 |
○ | ㄨ | 他生性~,所以不太注意生活細節。 |
參考詞語
- 形骸放浪
注 音
ㄒㄧㄥˊ ㄏㄞˊ ㄈㄤˋ ㄌㄤˋ 漢語拼音
xíng hái fàng làng - 形骸脫略
注 音
ㄒㄧㄥˊ ㄏㄞˊ ㄊㄨㄛ ㄌㄩㄝˋ 漢語拼音
xíng hái tuō lüè - 放浪形跡
注 音
ㄈㄤˋ ㄌㄤˋ ㄒㄧㄥˊ ㄐㄧ 漢語拼音
fàng làng xíng jī - 放蕩形骸
注 音
ㄈㄤˋ ㄉㄤˋ ㄒㄧㄥˊ ㄏㄞˊ 漢語拼音
fàng dàng xíng hái - 脫略形骸
注 音
ㄊㄨㄛ ㄌㄩㄝˋ ㄒㄧㄥˊ ㄏㄞˊ 漢語拼音
tuō lüè xíng há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