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一毛不拔

參考詞語

‧一毫不拔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ㄇㄠˊ ㄅㄨˋ ㄅㄚˊ (變) ˋ ㄇㄠˊ ㄅㄨˋ ㄅㄚˊ

漢語拼音

yī máo bù bá (變) yì máo bù bá

釋  義

一根毫毛也不願意拔取。比喻自私自利,不肯貢獻出些微的力量。語本《孟子.盡心上》。後亦用「一毛不拔」形容人非常吝嗇。
△「愛財如命」、「摩頂放踵」

典  源

《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 楊子 1>取 為我 2>,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墨子 3>兼愛 4>, 摩頂放踵 5>利天下,為之。 子莫執中,執中為近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

〔註解〕

  1. 楊子:楊朱,生卒年不詳,字子居,戰國時衛人。其學說主張「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與墨子的兼愛思想正好相反。
  2. 為我:即貴己學說,一種個人主義的學說,為戰國時楊朱所主張。
  3. 墨子:墨翟(西元前501?~前416),戰國時魯人。著有《墨子》一書,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為墨家思想的代表。
  4. 兼愛:戰國時墨翟所倡導的學說。主張平等之愛,無親疏厚薄的不同。
  5. 摩頂放踵:比喻捨身救世,不辭勞苦。摩,通「磨」,磨損。踵,音ㄓㄨㄥˇ,腳後跟。見「摩頂放踵」。

典故說明

春秋戰國時期是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許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學說主張,以期能對治理國政有所幫助。而戰國時候,楊朱的貴己學說和墨子的兼愛學說恰巧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孟子》書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兩人思想的差別。孟子說:「楊子主張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樣微小的東西而對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愛主張,卻是一種平等之愛,縱使是磨禿了頭頂,走破了腳後跟,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他便會奮不顧身的去做。」後來「一毛不拔」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演變而出,比喻自私自利,不肯貢獻出些微的力量。今亦用於形容人非常吝嗇。

書  證

  1. 《燕丹子》卷中:「荊軻曰:『有鄙志,常謂心向意,投身不顧;情有異,一毛不拔。』」
  2.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道者去後,自實展轉思量:『此翁與我向非相識,尚承其好意如此,叵耐繆千戶負欠了我的,反一毛不拔。』」
  3. 《水滸傳》第六二回:「董超罵道:『你這財主們,閑常一毛不拔。今日天開眼,報應得快!』」
  4. 《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許宣日常一毛不拔,今日壞得些錢鈔,便要我替他討老小?」
  5. 《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王明耀是一毛不拔的,也混在裡面白吃白喝。」
  6. 《官場現形記》第三九回:「不過也天生就的另外一種脾氣,是:朋友遇有急難,問他借錢,他是一毛不拔的。」
  7.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們管山喫山,管水喫水。都像你這一毛不拔,我們喝西北風!」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人非常吝嗇。貶義。

使用類別

用在「吝嗇愛財」的表述上。

例句

  1. 他就像隻鐵公雞,一毛不拔
  2. 這種人真是一毛不拔的吝嗇鬼。
  3. 一個人要真是一毛不拔,有誰會喜歡他?
  4. 沒想到他平日一毛不拔,也會捐錢賑災。
  5. 這種一毛不拔的人,誰會願意跟他來往?
  6. 如果社會上人人都一毛不拔,還有什麼人情味可言!
  7. 他雖然很富有,但卻一毛不拔,從不參加公益活動。
  8. 看他整天攥著兩個拳頭,一文不花,活像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

辨  識

近義

視錢如命、愛財如命、鐵公雞

反義

一擲千金、仗義疏財、解囊相助、慷慨解囊
「一毛不拔」及「愛財如命」都有吝嗇、捨不得花錢的意思。
「一毛不拔」側重於吝嗇之表述;「愛財如命」則側重於貪婪之表述。

參考詞語

  • 一毫不拔

    注  音

    ㄏㄠˊ ㄅㄨˋ ㄅㄚˊ (變) ˋ ㄏㄠˊ ㄅㄨˋ ㄅㄚˊ

    漢語拼音

    yī háo bù bá (變) yì háo bù bá

    釋  義

    猶「一毛不拔」。見「一毛不拔」條。
    1. 宋.洪适《盤洲文集.卷二○》:「富者嗇財,一豪(毫)不拔。」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