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力不從心]

力不從心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Idiom力不從心
Bopomofoㄌㄧˋ ㄅㄨˋ ㄘㄨㄥˊ ㄒㄧㄣ
Pinyinlì bù cóng xīn
Interpretation心裡想做某事,力量卻無法達到。※◎語或本漢.班昭〈為兄超求代疏〉。
Allusion source
  1. 漢.班昭〈為兄超求代疏〉(據《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引)
    超之始出,志捐軀命,冀立微功,以自陳效。會陳睦之變,道路隔絕,超以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因其兵眾,每有攻戰,輒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賴蒙陛下神靈,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積三十年。骨肉生離,不復相識。所與相隨時人士眾,皆已物故。超年最長,今且七十。衰老被病,頭髮無黑,兩手不仁,耳目不聰明,扶杖乃能行。雖欲竭盡其力,以報塞天恩,迫於歲暮,犬馬齒索。蠻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見代,恐開姦宄之源,生逆亂之心,而卿大夫1>咸懷一切,莫肯遠慮。如有卒暴2>,超之氣力,不能從心,便為上損國家累世之功,下弃3>忠臣竭力之用,誠可痛也,故超萬里歸誠,自陳苦急,延頸踰望,三年於今,未蒙省錄。

    〔Annotation〕

    1. 卿大夫:卿和大夫。後泛指貴族。
    2. 卒暴:突然發生的暴動。卒,音ㄘㄨˋ,突然。
    3. 弃:同「棄」 ※
  2. 《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
    二十一年冬,車師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國俱遣子入侍,獻其珍寶。及得見,皆流涕稽首,願得都護。天子以中國初定,北邊未服,皆還其侍子,厚賞賜之。是時賢自負兵強,欲并兼西域,攻擊益甚。諸國聞都護不出,而侍子皆還,大憂恐,乃與敦煌太守檄,願留侍子以示莎車,言侍子見留,都護尋出,冀且息其兵。裴遵以狀聞,天子許之。二十二年,賢知都護不至,遂遺鄯善王安書,令絕通漢道。安不納而殺其使。賢大怒,發兵攻鄯善。安迎戰,兵敗,亡入山中。賢殺略千餘人而去。其冬,賢復攻殺龜茲王,遂兼其國。鄯善、焉耆諸國侍子久留敦煌,愁思,皆亡歸。鄯善王上書,願復遣子入侍,更請都護。都護不出,誠迫於匈奴。天子報曰:「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於是鄯善、車師復
Allusion description「力不從心」是一種心裡想做,卻氣力不足的情況。在漢.班昭〈為兄超求代疏〉曾用到此言。東漢時,班超受皇帝之命出使西域,平定與安撫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讓他們歸順漢朝。由於對國家有極大的貢獻,皇帝便賜他做西域都護,還封他為定遠侯,讓他駐守在西域,維繫邊界的和平。班超因此在西域一待就是三十年,一直是盡忠職守,但是到了晚年,非常想家,於是上書皇帝,希望能讓他回鄉養老。但一等三年都沒有回音,他的妹妹班昭於是寫了一封信,幫哥哥向皇帝求情,說班超在西域為朝廷效命了三十年,現在七十歲了,年老多病,體力大不如前,眼睛、耳朵都不管用了,走路還要藉助拐扙。雖然很想替國家效力到生命中最後一刻,但現在身體如此衰弱,如果哪天敵人突然發生叛變,他就算有心,力量也不足以平定動亂。到時不但對國家會有極大的傷害,群臣之前的努力也會付諸流水。班昭懇求皇帝讓哥哥回國,不要讓他就這樣老死異鄉。信的內容處處流露出深厚的兄妹之情,皇帝看了大受感動,下詔讓班超回國,而班超在回到洛陽一個月後就病逝了。這裡的原文就用了「超之氣力,不能從心」。另外在《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也提到東漢初年,漢光武帝復興漢室,西域各小國都來歸附,希望能得到保護,避免被他國併吞。但等了許久都沒看到漢室派兵過來,非常著急,鄯善國的國王就寫信給漢光武帝,說明漢帝國再不派兵前來,就只好去依附你們的敵人-匈奴了。漢帝鑒於國內局勢剛剛穩定下來,短期之內無法派兵到西域保護這些國家,於是便回覆說:「我們目前無法派兵前去,你們有歸附漢帝國的心,但力量上無法達到的話,就請你們自行去依附其他國家吧!」這些小國就只好去依附匈奴了。這裡的原文用的就是「力不從心」。後來就演變成為一句成語,用來指心裡想做某事,力量卻無法達到。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
  2. 《洛陽伽藍記.卷一.永寧寺》:「京師士眾,未習軍旅,雖皆義勇,力不從心。」
  3. 《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只是小娘子千金聲價,小可家貧力薄,如何擺布,也是力不從心了。」
  4. 《東周列國志》第二八回:「萬一力不從心,惟有一死,以謝先君而已。」
  5. 《官場現形記》第二四回:「無奈溥四爺提筆在手,欲寫而力不從心,半天畫了兩畫,一個『麗』字寫了寫不對。」
  6.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七回:「弓兵伺候了老爺十年多,老爺平日待我們十分恩厚;不過,缺苦官窮,有心要調劑我們,也力不從心罷了。」
Instructions

Semantic description

心裡想做某事,力量卻無法達到。

Usage category

用在「能力不足」的表述上。

Example

  1. 真抱歉!不是不肯幫忙,實在力不從心
  2. 他想把兒子送出國留學,但實在力不從心
  3. 對我來說,編輯辭典是一件力不從心的事。
  4. 大概是上了年紀,爬起樓來常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5. 年紀漸大,要做的事還很多,但常感到力不從心
  6. 這個單位弊病沉痾已久,改革起來令我覺得力不從心
  7. 火災發生時,我心裡知道要趕快跑,但是我就是力不從心
  8. 大概因為上半場太激烈了,以致下半場時,雙方踢球都已力不從心
  9. 每個人身體都要健壯,否則要拚遠大前途時,只得感嘆力不從心了。
  10. 古人說:「近來懶上樓。」我這才領略,原來那是種力不從心的感覺。
Identification

Ambiguous idiom

力不能支、力不勝任、力有未逮、力所不及、心有餘而力不足心餘力絀無能為力

Antisense idiom

力所能及得心應手遊刃有餘
Ref. words
  1. 力不副心
    ㄌㄧˋ ㄅㄨˋ ㄈㄨˋ ㄒㄧㄣ (變) ㄌㄧˋ ㄅㄨˊ ㄈㄨˋ ㄒㄧㄣ
    lì bù fù xīn (變) lì bú fù xīn
    猶「力不從心」。見「力不從心」條。

    1. 《太平廣記.卷一二三.韋判官》引《陰德傳》:「但揣微賤,力不副心,苟可施於區區,敢不從命。」
    2. 宋.歐陽修〈蘇子美論書〉:「蘇子美喜論用筆,而書字不迨其所論,豈其力不副其心邪?」

  2. 力不及心
    ㄌㄧˋ ㄅㄨˋ ㄐㄧˊ ㄒㄧㄣ
    lì bù jí xīn
    猶「力不從心」。見「力不從心」條。

    1. 唐.顧陶〈唐詩類選後序〉:「僻遠孤儒,有志難就,粗隨所見,不可殫論。終愧力不及心,庶非耳目之過也。」

  3. 力不從願
    ㄌㄧˋ ㄅㄨˋ ㄘㄨㄥˊ ㄩㄢˋ
    lì bù cóng yuàn
    猶「力不從心」。見「力不從心」條。

    1. 《晉書.卷六二.劉琨列傳》引晉.劉琨〈又謝拜大將軍都督并州表〉:「徒懷憤踊,力不從願,慚怖征營,痛心疾首。」

  4. 力不逮心
    ㄌㄧˋ ㄅㄨˋ ㄉㄞˋ ㄒㄧㄣ (變) ㄌㄧˋ ㄅㄨˊ ㄉㄞˋ ㄒㄧㄣ
    lì bù dài xīn (變) lì bú dài xīn
    猶「力不從心」。見「力不從心」條。

    1. 宋.歐陽修〈亳州乞致仕第四表〉:「雖天地之施無私,恩非責報;而犬馬之微自效,力不逮心。」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