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不置可否

參考詞語

‧不加可否 ‧無所可否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ㄅㄨˋ ˋ ㄎㄜˇ ㄈㄡˇ (變) ㄅㄨˊ ˋ ㄎㄜˇ ㄈㄡˇ

漢語拼音

bù zhì kě fǒu (變) bú zhì kě fǒu

釋  義

不說可以,也不說不可以。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見。※語或本宋.汪藻〈尚書禮部侍郎致仕贈大中大夫衛公墓誌銘〉。
△「模稜兩可」

典  源

※宋.汪藻〈尚書禮部侍郎致仕贈大中大夫衛公墓誌銘〉(據《浮溪集》卷二五引)
公諱膚敏,字商彥,少力學問。……先是,公論時政。上曰:「崇寧大觀1>以來,所以亂祖宗法者,由宰相2>持祿3>。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無所可否,馴4>致前日之禍,自今當以為戒。」

〔註解〕

  1. 崇寧大觀:北宋徽宗的兩個年號。
  2. 宰相:古代君主的最高幕僚,為百官之長。
  3. 持祿:保住祿位,無所建樹。
  4. 馴:逐漸。

典故說明

「不置可否」就是對事情的是非對錯,不表示可或否。北宋汪藻在為尚書禮部侍郎衛膚敏所撰寫的墓誌銘中,憶及衛公生前曾向皇帝建言,直陳朝政紊亂的原因,就在於大臣們:「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無所可否。」指眾臣為了怕違背皇帝的心意,對於任何政事都不表示意見,以致於不管對錯都放任行之,終於招致災禍。其中「無所可否」的意思,就是指沒說可以,也沒說不可以,表示沒有意見的樣子。後來「不置可否」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見。

書  證

  1. 《儒林外史》第六回:「那兩位舅爺,王德、王仁,坐著就像泥塑木雕的一般,總不置一個可否。」
  2. 清.惲敬〈太子少師體仁閣大學士戴公神道碑銘〉:「四坐皆士大夫,言人人殊,公不置可否。」
  3. 《官場現形記》第五六回:「溫欽差聽了一笑,也不置可否。」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見。

使用類別

用在「不表意見」的表述上。

例句

  1. 對於他提出的建議,長官一直不置可否,讓人急得不得了。
  2. 下屬提出意見時,他總是不置可否地敷衍,顯得很沒有誠意。
  3. 他對這個問題不置可否,遲遲不肯做出決定,讓下屬無所適從。
  4. 上司聽完我的報告後,沒有任何指示,只是不置可否地說要再想想。
  5. 在會議中,雙方對問題爭論得不可開交,主席卻不置可否地隔岸觀火。
  6. 對於公司財務吃緊傳聞的真假,他不置可否,只表示一切都還在掌控中。
  7. 當我們徵詢他對這件事的看法時,他都語帶保留地不置可否,根本無法得知他真正的想法。

辨  識

近義

不置一詞、含糊其詞、模稜兩可
「模稜兩可」及「不置可否」都有不明確表示意見的意思。
「模稜兩可」側重於含糊籠統地帶過;「不置可否」側重於不做決定。
模稜兩可不置可否辨似例句
這隻老狐狸說的話,你這樣理解沒錯,他那樣理解也對。
他對這個問題,遲遲不肯做出決定,讓下屬無所適從。

參考詞語

  • 不加可否

    注  音

    ㄅㄨˋ ㄐㄧㄚ ㄎㄜˇ ㄈㄡˇ

    漢語拼音

    bù jiā kě fǒu

    釋  義

    猶「不置可否」。見「不置可否」條。
    1. 《品花寶鑑.第一回》:「子玉看了,只是笑,不置一詞。南湘問道:『你何以不加可否?』」
  • 無所可否

    注  音

    ˊ ㄙㄨㄛˇ ㄎㄜˇ ㄈㄡˇ

    漢語拼音

    wú suǒ kě fǒu

    釋  義

    猶「不置可否」。見「不置可否」條。
    1. 宋.汪藻〈尚書禮部侍郎致仕贈大中大夫衛公墓誌銘〉:「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無所可否,馴致前日之禍,自今當以為戒。」
    2. 金.王若虛〈君事實辨下〉:「憲宗朝,李絳、李吉甫數爭論于上前,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權德輿居中,無所可否。上鄙之。」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