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棄甲曳兵

參考詞語

‧丟盔卸甲 ‧棄甲丟盔 ‧棄甲負弩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 ㄑㄧˋ ㄐㄧㄚˇ ˋ ㄅㄧㄥ

漢語拼音

* qì jiǎ yì bīng

釋  義

曳,拖著。「棄甲曳兵」指拋棄盔甲,拖著兵器。形容戰敗落荒而逃。語出《孟子.梁惠王上》。後亦用「棄甲曳兵」比喻放棄或被打敗。
△「五十步笑百步」

典故說明

孟子,名軻,戰國時鄒人,主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在孟子所處的時代,各國經常互相攻伐,為了遏止戰禍的蔓延,讓百姓過安定的生活,孟子便周遊列國,倡導實行王道,重視仁義,以改變這種好戰的風氣。有一次孟子去見梁惠王,梁惠王說:「我治理國事,真是盡心盡力了!河內遇到饑荒,就把河內的災民遷移到河東,又將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內來賑濟。當河東遇到饑荒,也是這樣處理。看看鄰國,沒有一個國君像我這樣用心的,但是鄰國的百姓沒有減少,而我國的百姓也沒有增多,這是什麼緣故呢?」孟子回答說:「您向來喜歡打仗,我就用戰爭來做個比喻。戰鼓咚咚的響著,兩軍開戰,刀劍交鋒,但卻有戰敗的士兵丟掉盔甲,拖著兵器逃走,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來,有的逃了五十步就停下來。逃了五十步的人卻取笑那逃了一百步的人,說他膽子小。您覺得怎麼樣呢?」梁惠王說:「這是不對的,只不過沒跑到一百步罷了,但逃了五十步也是逃跑啊!」孟子說:「您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會奢望百姓會比鄰國多了。」意思是說,梁惠王和其他國家一樣,都不實行王道,如何能期待有更多的人民來歸附呢!後來原文中的「棄甲曳兵」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戰敗落荒而逃,亦用於比喻放棄或被打敗。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戰敗落荒而逃。

使用類別

例句

  1. 敵軍眼見大勢已去,只好棄甲曳兵,四處奔逃。
  2. 這支精銳的部隊把敵人殺得棄甲曳兵,抱頭鼠竄。
  3. 由於戰事受挫,士兵們鬥志漸失,棄甲曳兵的狀況不斷出現。
  4. 這一仗因為戰術使用得宜,我軍把敵人打得棄甲曳兵,落荒而逃。

語義說明

比喻放棄或被打敗。

例句

  1. 由於雙方實力懸殊,這場比賽他早早就棄甲曳兵了。
  2. 這次關鍵的失誤,造成失分擴大,教練不得不棄甲曳兵,把主力選手都換下場。
  3. 這次辯論賽,他們因為準備不夠充分,辯論時多次啞口無言,最後只得棄甲曳兵,束手認輸。

參考詞語

  • 丟盔卸甲

    注  音

    ㄉㄧㄡ ㄎㄨㄟ ㄒㄧㄝˋ ㄐㄧㄚˇ

    漢語拼音

    diū kuī xiè jiǎ
  • 棄甲丟盔

    注  音

    ㄑㄧˋ ㄐㄧㄚˇ ㄉㄧㄡ ㄎㄨㄟ

    漢語拼音

    qì jiǎ diū kuī
  • 棄甲負弩

    注  音

    ㄑㄧˋ ㄐㄧㄚˇ ㄈㄨˋ ㄋㄨˇ

    漢語拼音

    qì jiǎ fù nǔ
︿
回頂端